天文学家彭罗斯: 人类的死亡只是宇宙的幻象, 生命不可能会终结

阅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
综述

“我是谁?我从哪儿来?要到哪儿去?”古希腊的智者们由这个问题为始,在思索中孕育出了哲学。这是每个孩童在意识诞生之初都思考过的问题,却也是人这一生中必须要回答的究极问题。

而当人已垂垂老矣,走到生命尽头之时,这个问题又会转变为另一种形态:“我死后要到哪儿去?”也就是——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
从生物学看,人死不能复生,死亡就意味着全身器官停止运转,细胞开始分解;从宗教看,人死后要么进入轮回,要么前往极乐或极苦之地;从唯心主义哲学看,死亡不意味着终结,人的意识仍会长存……

天文学家彭罗斯也回答了这个问题,而答案正隐藏于宇宙的深处、时间和空间的尽头。

宇宙中生命的起源

生死相依,有生才有死。在我们回答生命的尽头——死亡的问题之前,必须先弄清楚它的先决条件:生命的起源是什么。把这个问题的时间线拉长,我们最先应该理解的,是宇宙的起源是什么。

就现有天文学成果而言,天文学界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,是“宇宙大爆炸”理论。

也就是说,在大约138亿年前,宇宙的状态还是一片不可名状的混沌——科学家们把这个状态称为“奇点”。它的密度无限大、质量无限大、温度无限高,体积却无限小,就仿佛把宇宙中的一切都“浓缩”在了一点上。

但实际上,“奇点”并非是一个“点”。因为在宇宙大爆炸发生之前,无论是“时间”还是“空间”的概念,都是不存在的;宇宙大爆炸之后,空间才被建构,时间才开始流淌。

换而言之,“奇点”存在的方式其实根本无法被人类所理解,因为我们的认识建立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,最多再加一维“时间”——而没有时空存在的“奇点”,其实是“0维”空间。人类目前发现的所有物理定律,在“奇点”中,都不存在。

虽然在人类的理解中,“奇点”就是无法被描述的一片混沌,但它也并非一片“虚无”。原因在于,科学家们在研究量子力学时,发现了“真空零点能”的存在。

也就是说,即使在彻底的真空条件下,也并非什么都没有,而是会不断出现随机的粒子对,它们瞬间出现,又瞬间相碰而湮灭,这一过程叫做“量子涨落”。

“奇点”中也在不断地进行量子涨落的过程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粒子对会刚好相碰而湮灭,这样的话“奇点”就会一直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,宇宙大爆炸也就不会发生。

然而,世间万物的运行,并非每分每秒都那么完美。在非常偶尔的情况下,量子涨落的粒子会出现不守恒、不对称的情况,也就是一个粒子诞生了,却没有与之相对的粒子相碰并使其湮灭。这样的情况下,能量的波动就产生了。长期以往,积少成多,“奇点”才发生了爆炸。

随后,“奇点”中蕴藏的能量、物质全被“抛射”了出来,宇宙诞生了,并很快开始“宇宙暴涨”的过程。较轻的粒子,例如氢分子首先诞生,后来又是重粒子,再之后是强、弱、电磁力等相互作用力。

在各种力的作用下,不同的粒子开始聚集,形成了“物质云”。由此为基础,各种天体例如恒星、行星也出现了。90亿年过去,太阳诞生了,与之同时诞生的是岩浆横流、电闪雷鸣的原始地球。

十几亿年后,地球温度冷却,原始海洋出现了,有机物在各中化学反应之下形成,越来越多的细胞被孕育出来,直到某只猿猴捡起工具、开始劳动,人类的“大脑”诞生了。

再之后,就是文明的产生、城市的建立,人类拾起了天文学,又用最精密的仪器朝宇宙深处眺望时,才发现:生命的起源,追根到底,只不过是最小的量子在偶然中发生的巧合引起的能量波动。

宇宙在循环

“宇宙大爆炸”理论看似可以彻底解答宇宙起源的问题,却存在一个致命缺陷:它无法回答“奇点”中的物质、能量都是从哪儿来的。但彭罗斯提出的“共形循环宇宙学”理论对这个问题做了回答。

“奇点”之前有什么?关键就在于宇宙中一种特殊的天体——“黑洞”。它可以无限地吞噬周围的一切物质和能量,甚至连光也无法逃脱,且它的膨胀没有尽头,哪怕遇见另一个黑洞,只要它的质量更大,那么连这个黑洞也会被它吞噬,或者说被“合并”。

那么,我们不妨把眼光拉到无限长的时间之后:宇宙中会不会出现一个最为巨大的黑洞,它吞噬了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和能量,在此之后,又会发生什么呢?

彭罗斯认为,在这个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黑洞吞噬了一切后,也就是这个宇宙接近终点的时刻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黑洞中的各种物质会因为“霍金辐射”的存在蒸发,最终,所有的物质都会蒸发殆尽,留下一个“空无一物”而只有能量的宇宙——也就是一个新的“奇点”。

经历相似的量子涨落过程,这个“奇点”也会发生爆炸,下一个宇宙就诞生了。

宇宙的循环就是生命的循环

从循环的理论来看,这一个宇宙的能量和物质,其实是继承于上一个宇宙的。也就是说,宇宙中的信息是永恒循环的。

在人类死后,即使意识湮灭、肉身消亡,曾经组成这幅身体的各种元素也不会就这么消失,而是会回归于自然,并参与到更大的物质循环中。随着时间的无限流逝,这些元素可能随水流进入海洋,沉积在海底,随着地质活动形成新的岩石,也可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,进入太空,组成新的恒星、行星。

时间再拉长,这些恒星、行星又被附近的黑洞吞噬,之后更大的黑洞又吞噬这个黑洞;最大的黑洞出现,它吞噬了这个宇宙中的所有物质,物质又随着时间流逝都被蒸发,新的“奇点”产生了,之后又是下一次大爆炸,下一个“太阳”形成,下一种“人类”诞生……

也就是说,宇宙的循环,其实就是生命的循环。

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,人类的意识确实如笛卡尔所说,是非物质的,是在身体死亡后仍然能独立存在的;或者如量子力学的推测一样,仍能以量子的形式存在并继续传递信息——那么,在你死后,你的意识将实现真正的“挟飞仙以遨游”。

你将以仍然活着的人无法理解的形式,无拘无束地遨游宇宙,探索时间和空间的尽头,并见证地球的毁灭、太阳的消亡,新的黑洞诞生,吞噬无尽的物质,又与更大的黑洞合并,最终这个宇宙走到尽头,下一个宇宙焕发新生……

新的人类文明建立,而新的“你”又站在熟悉的地点,却浑然不知冥冥之中已过去了多少次循环。

结论

米尔顿·弗里德曼在揭示经济学原理的时候,说出了那句名至理言: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”却也暗示了宇宙万物的物质守恒定律——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会凭空产生,而我们又能随意得到的。

于宇宙来说是如此,于生命来说也是如此,但对于如今实实在在活在当下的我们来说,更是如此。无论宇宙的尽头是什么,人死之后又会面对什么,都不是我们现在该深究的事。珍惜能抓住的一切美好,积极乐观地应对人生的一切挑战,才是我们抵抗时间的虚无的最好方式。

最后,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